#麻豆新樓醫院中西醫結合_提升腦中風病人整體照護

 【2025/11/17 #大北門新聞網/攝影記者:林書齊/記者:黃美香/台南報導】

案例32歲吳先生,本身有吸煙和嚼檳榔的習慣,家中長輩也有高血壓病史,今年8月初家人發現他昏倒在地上,緊急送至醫院急診後,腦部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左側殼核有大約30cc的腦出血(ICH),導致腦部輕度中線移位。在加護病房觀察3天後轉神經內科病房,在中風後第5天開始進行第一次針灸,後續以一週3次的頻率做針灸治療,剛入院時右上肢肌力由原本3分進步到將近5分,右下肢肌力由原本3分進步到5分。從無法站立超過3秒到現在已經可以不需要使用拐杖自行走路上下樓梯。預計將於本月中出院返家、返回職場。


腦中風為與我國死亡與失能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新診斷腦血管疾病人數約3萬人,依據國健署資料,2024年約有一萬兩千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名。造成死亡或失能的風險顯著,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也使許多家庭頓失經濟支柱或突增龐大照護負擔。 

中風主要可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與梗塞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是腦血管破裂,血液滲出血管形成血塊,壓迫腦組織而影響腦部的正常功能,在青壯年較常發生;梗塞性腦中風,與天冷血管狹窄或血栓有關,導致腦組織缺乏血液灌流而影響腦部的正常功能,好發於中老年族群。台灣腦中風學會強調把握「黃金時間」診斷與治療。患者除了病灶大小,病人中風發生初期儘速診斷治療、復健與中醫早期積極介入與患者預後緊密相關。針灸治療中風病人分為頭皮針與體針兩部分,頭部穴位針灸對應因中風受損的腦部區域,可使循環改善,使大腦組織缺血缺氧的狀況減輕,同時對中風後引發的腦水腫有幫助吸收消除的作用,加速病人的復原。體針主要針刺位於四肢及軀幹的穴道,中風造成的神經損傷可能會引起肌肉無力導致肌肉逐漸萎縮、受損、關節脫臼、疼痛,也可能引發過大的肌肉造成肌肉僵硬與緊繃,使關節活動度降低而影響肢體功能。運用針灸肢體穴道可以有調節肌肉張力並且增強肌肉組織循環,減少因中風而造成的肌肉關節損傷,促進病人復健功效。此外,腦中風有相當高的復發率,10年內累積復發率約為51.3%,且通常第二次中風後,病人的後遺症以及殘障程度要比第一次發作時還要嚴重許多,甚至可能導致死亡。中國醫藥大學團隊研究指出,中風病人若出院後持續長期接受針灸治療,比起未接受針灸治療的病人可降低復發風險。 

麻豆新樓醫院中醫科歐佳蓉醫師表示,中風的病人應好好把握前半年治療黃金期,可在西醫住院期間會診中醫師,透過積極針灸治療,可提升腦部神經系統修復或代償能力,加快肢體運動、語言、吞嚥等各項功能恢復。麻豆新樓醫院於今年10月開始承辦健保署「西醫住院病患中醫特定疾病輔助醫療計畫」、「特定疾病門診中醫加強照護計畫」,中風患者在住院階段與病情穩定出院後均可參加健保中醫計畫進行治療。中醫與西醫攜手進一步加強腦中風患者照護服務,在中風患者的康復、症狀緩解與功能重建上提供更全面的協助。

#記者林書齊 #記者黃美香 #記者楊偉正 #記者林筱萍

#大北門新聞網 https://cgslin.blogspot.com/

#大府城新聞網 https://dnncgslin.blogspot.com/

#南瀛日報 http://nancgslin.blogspot.com/

#府城日報 https://cgs0968761901.blogspot.com/

#國際頻道_乾淨世界_大北門新聞網頻道_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1fe9bce9p45885gdo8ltOXMe81pb0c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集愛中秋-蛇耀溫情庇護禮」_#勞工局大力推薦庇護中秋禮品

臺南市身障就博會將於7/5善化文康育樂中心熱鬧登場!

#2025臺南國際龍舟錦標賽盛大開幕_水火雙龍共舞運河